雖敗猶榮──被殖民者的反撲
曾經有過輝煌歲月的進藤教練,因著某種原因來到了台灣,而後又在恪守自己的立場之下,當了雞尾酒球隊的教頭,斯巴達式的教育方式,雖然苦但果真見效,不知是這群孩子太過單純還是殖民的馴化作用,並沒有出現預想中的師生衝突,我們看到的只有滿滿的溫情流露其中,不論是師母的愛心麵、還是半夜蓋棉被、或是颱風那晚的心力交瘁。其實這個故事實在簡單,但馬志翔卻不想把它當作一般的勵志類型電影,而是想打造成史詩般的巨片,記錄那段過往的黃金棒球時光,因此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敘事上的緩慢、情結上的冗贅、及畫面銜接上的突兀,長達三小時的電影,實在令人坐立難安,頻頻望錶,雄心值得肯定,但手法還不夠精鍊,是導演需要再加強的部份。
愛情的元素在這部片中,傳遞地極少是勵志電影難得的現象,吳的青春戀人突然嫁作醫生娘,遠征日本的同時小孩也出生了,鄉親的質樸讓電影院時時傳出笑聲,但八田與一的事蹟貫穿其中,不免使主題偏離,而在進藤教練的部分也未有更多的鋪陳,看不太出內心的拉扯,因此最後球場上的感動也稍顯微弱,而且到底什麼時候能哭呢(笑)由此也看出日本人過度壓抑的民族性。當然,三族融合的理念、堅持到底不放棄、團結一心的青春熱血,鄉土認同的牽絆都讓這部電影依舊奪走了我眼眶中的淚水,我們總會被那目為夢想的東西給感動。
如今後殖民的台灣社會,需要被激勵的絕對不只是運動,政治的解放、消費文化的快速發展,都使民心逐漸離散,在眾聲喧嘩、多元並立的情況之下,中心化的論述我想還是必須有的,那是一種屬於早期台灣社會才有的質樸、相信付出不見得有回報,但若得到回報絕對會感激的精神,即使傷痕累累,仍堅持愈挫才會愈勇,往痛苦裡面鑽,像被釘的木瓜樹,才會結出顆顆纍纍的果實。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8Zl8t-MRwT0 電影主題曲依舊是多族發聲(笑)而勇者間的浪漫,應該就是那起風時的互相扶持。